你见过这样的云吗?
图片来源:Carmel Lobello
图片来源:Ken Prior
图片来源:Witta Priester
这些云看起来就像是浮世绘里的妖怪云或者西游记里的黑云,如果说它们是CG艺术创作,估计也没有很多人会觉得意外——然而,上面三张照片全都是真实的。虽然鲜少有人看到,更少得到可靠的记录,但是经历多年质疑和查证之后,世界气象组织终于认可:这不但是真实的云,而且还是一种此前未曾得到命名过的全新的云。
50年来,国际云图第一次有了新成员。
不管是《西游记》还是《犬夜叉》,妖怪专属题材的影片/漫画中,标志着“妖怪来了”的,大多是一团扭曲又诡异的黑云。恐怖小说中用来渲染气氛的,也常是“那个黑云翻滚的城堡/庄园/森林”。对于荒诞/怪异/恐怖事物,使用荒诞/怪异/恐怖的云彩,似乎是自古代起各路创作者共同的艺术加工手段。诸如《山海经》和它的后续各种志异类插画、乃至传至日本战国时代的鬼怪画,妖云总是一望即知的存在。
图片来源:science-2ch.net
央视86版《西游记》中,受制于技术条件,“妖怪云”其实都不是云,而分明就是点火烧出的一片黑烟。嘿你个头啊…图片来源:86版《西游记》
虽然很难知道最初创作出这种形象的人是如何想到它的,但是今天的观云爱好者和气象爱好者都知道,这样的云是真实存在的。而几乎得到所有人公认的妖云之首,就是所谓的“糙面云”。
这种云有两个核心特征:
云底具颗粒状团块、极端粗糙;
波状结构极度扭曲成巨大、不规则的褶皱。
图片来源:Bryan Alexander
图片来源:Gary McArthur
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云,迄今为止我所知的国内记录只有十几次。但是,历史上出现过的糙面云事件一定远多于此,只不过看到的人大概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特殊的云,没有多加关注也没有留下记录。但话说回来,我们又何以知道这是一种特殊的云,值得拥有自己的名字,值得特别的关注呢?
早在200多年前,路克·霍华德(Luke Howard)提出了以拉丁名对云彩进行命名的系统。这和生物界“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双名法”命名模式非常相似,从此,云彩这种无生命的物质形态好像生命一样,有了“种”和“属”的概念,形成了一个系统分类认知体系。此时的西方对于博物学的研究已到达空前繁荣的程度,对云的系统分类也不例外。
200多年前的书中插图,在这部书中,首次提出了“卷云”“积云”“层云”等 基础分类概念 图片来源:Essay on the Modification of Clouds
然后,1896年,国际气象委员会出版了一部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国际云图》,这本书奠定了世界通用的云分类系统。在《国际云图》影响下,“科学地观察、记录云”成为了全世界共同促进的一项工作。此后,《国际云图》多次再版、完善,上一个版本是1987年发布的。
但是直到1987版的《国际云图》中,也没有任何专家把这种“妖云”收录进去。促成妖云得到承认的,居然是一群业余爱好者。
《国际云图》1896年出版,和1987版内封
虽然这种云几乎肯定早已有之,但直到1953年,人类才拍到第一张糙面云的照片。此后,由于太过少见,它的地位、甚至其存在与否,都饱受质疑。不要以为没有PS神器的年代就没有造假,像1米5的蝗虫、尼斯湖怪兽这样利用摄影手法和暗房技术达到蒙蔽时代全员效果的作品,其实并不鲜见。
图片来源:Kairo Kiitsak
图片来源:Paulette H. Wright
由于围绕这种云的争议太多,没人敢对外宣布“这是一种新云彩”,也没人能让所有人相信“这只是一场造假闹剧”。因此,长期以来世界气象组织对于这种云都是不置可否,而普通人即使有幸亲眼见到,大概也只会觉得是妖怪来了吧。
相比之下,反而是爱好者倾注了大得多的热情。他们觉得,“这分明是不同于科学上已有云种的一个新类型”,并收集了几十年间的照片和资料,加以比较研究,他们甚至已经替“妖怪云”想好了一个拉丁名字——Asperatus,意思是“弄粗糙了的、又加剧了的”。
这伙人,都是普通爱好者。有的是上班族,有的做小买卖,有的在学校教书但并不是教授,他们来自“赏云协会”。像大多数互联网兴趣小组一样,“赏云协会”诞生于网络论坛风靡全球的本世纪初。2005年,一个叫做盖文·普雷托·品尼(Gavin Pretor-Pinney)的英国记者以“原是科学白痴,只因从小喜欢看云,而努力钻研了与云有关一切知识”的草根爱好者身份,牵头组建了这一协会。
Gavin Pretor-Pinney本人、赏云协会会徽和该协会编写的《云观察者指南》,该书中文版叫做《宇宙的答案云知道》
“喜欢看云”,是一个多么单纯,但又拥有无比广泛共鸣的活动。你一定做过。无论是火烧云、雷雨云还是湛蓝天空的朵朵白云,你一定曾为之驻足过。又有多少人,曾慵懒地躺在阳光草地上,看天上白云一会儿变成老虎,一会儿变成飞鸟,或这样或那样的形象。盖文也没想到,这个协会一经上线,就在博物学土壤肥沃的欧洲迅速长成了参天大树,至今,已有4万多会员(要知道加入这个协会还是付费的!)。
2008年,经过两年的内部辩论及分工研究工作,这群爱好者们终于下定决心提议将Asperatus确立为一个云的新类型,他们将请求提交到了世界气象组织,希望获得权威组织的认可,并使用他们起好的名字。
而又经过长达9年的努力后,世界气象组织正式承认了他们提出的Asperatus,将它收录在2017年“3.23世界气象日”刚刚发布的最新一版《国际云图》当中在线发表。更令他们惊喜的是,世界气象组织选择在“3.23世界气象日”发表这一新成果,还将本届世界气象日的年度主题就定为“观云识天”,以表彰和鼓励爱好者们继续为博物学发展做出贡献。
2017版《国际云图》以在线方式发表,该版本提供了一个按关键词的图库检索系统,网址https://www.wmocloudatlas.org/search-image-gallery.html
其实我们在动画片里很可能已经见过了糙面云的模样,比如《哪吒闹海》里就出现了非常典型的糙面云形态:
国产动画片《哪吒闹海》中每逢恶龙作怪时出现的云,这简直“太糙面云了!”
现实中国内的照片记录也有,我本人就曾拍摄到:
2013年10月14日于北京记录到的国内首次特征较为明显的糙面云。图片来源:计云
过去糙面云没有特别明确的定义,尤其是 “不那么极端的糙面云”和“极端一点的波状云”容易混淆。下图的云,就是波状层积云:
波状层积云。虽然云底也很“粗糙”,但记住一点即可区别波状云与糙面云——波状云有规则,糙面云无规则、混沌、混乱。图片来源:计云
而这一张,则是有一定特征但不太典型的糙面云:
虽然没有巨大的波褶,但粗糙的云底已显露出褶皱的倾向——毫无规则,混乱不堪。妥妥的是糙面云。你可以称它为“非典型糙面云”。摄于内蒙古加格达奇。图片来源:计云
在正式的科研成果发表之前,糙面云并无公开、公认的鉴别特征描述。根据照片,我归纳出了两条猜想标准,也就是上文所说的云底具颗粒状团块、极端粗糙;波状结构极度扭曲成巨大、不规则的褶皱。近期糙面云的官方鉴别描述终于放出,竟与我的猜想不谋而合(Asperitas is more chaotic with less horizontal organisation than undulatus and characterised by waves in the cloud base which resemble a roughened sea surface viewed from below),因此这两个描述也就可以“转正”并继续使用下去了。
画面左侧云底平坦,略有波状结构,至多算作波状层积云,甚至只是蔽光成层状层积云。但右侧的云底陡然出现混乱的波褶和粗糙的团块,可见糙面云作为一种不稳定的大气变化过程,有时可以只出现在云层局部,并作为不甚明显的附属特征存在。记录于云南六库。图片来源:计云
www.dgtongxing.cn 主要产品有120针、128针、160针、192针、240针, 256针、320针、384针,480针,640针电脑提花织带机、宽窄带织带机;1/600、1/500、1/400、1/380,2/300、2/250、2/200、2/165、2/110、2/80, 4/80、4/65、4/55、6/45、6/55、8/30、10/25、12/15高速织带机;12/18超高速拉链机;气动拉纱机、拉筋机、烫带机、横装机、高速绳带编织机系列、钩边机系列,各种织带机辅助设备如: 卷带机, 卷辘机, 双头摇摆机, 分带机, 高速全自动打纱机… 织带厂整套设备及技术输出。
诚邀全国经销商,对于新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可安排织带调机师傅指导培训,对机械性能、维护方面、织带穿纱、调带等各方面。也可利用公司现有资源,为客户聘请经验丰富织带厂师傅,解决新客户后顾之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网站本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做删除处理。